Skip to content

1.1 開場破局:一場會議中的自信蠢瞬間

會議室的空氣向來沉悶,但今天特別凝重。那不是因為討論的議題很嚴肅,而是因為某人正在用極度篤定的語氣,宣佈一個顛覆常識的「創新方案」。

他坐在桌子的正中央,像一位無形的指揮官。手裡沒有指揮棒,取而代之的是一杯咖啡,手肘支在桌面,身體微微前傾。這個姿勢並非偶然,它傳遞出一種信號:我接下來要說的,是你們今天唯一需要聽的事。

「我覺得,我們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做數據分析了。」他一開口,四周空氣瞬間靜止。這句話的威力,不在於它的內容,而在於他的語氣——那是種不容置疑的斬釘截鐵,好像他已經看透一切,甚至連未來都握在手中。

坐在他對面的財務主管手指停在筆記本上,眼睛微微眯起,像在確定自己沒有聽錯。市場部的人張了張嘴,又默默合上——或許是因為這種會議上反駁他,不是沒有代價的。

他繼續往下說:「分析只會拖慢我們的速度,市場瞬息萬變,誰先動誰贏。我們應該直接行動,憑經驗和直覺決定下一步。」

這時候,旁邊的助理正悄悄在電腦上翻出最新的市場調研報告——一份花了三週時間整理、厚達五十頁的資料。但助理沒有開口,因為他知道,就算這份報告放在這人眼前,也只會被輕描淡寫地推到一旁,換來一句:「我不用看數字,我看趨勢。」

他說的「趨勢」是什麼,沒人真的清楚。或許只是上週吃飯時朋友隨口提的一句;又或者,是某篇網路文章的標題。這種模糊不確定的來源,經過他的自信包裝,成了必須執行的戰略方向。

會議室裡的人,有人低頭看筆記,假裝在記錄要點;有人望向窗外,彷彿那裡有一條逃生路。沉默在空氣中流動,每個人都清楚:接下來的行動,將會依據這場自信滿滿的獨白展開。

問題是,當決策的基礎不是事實,而是某人的「感覺」,那麼結果更多是賭博,而不是策略。賭贏了,他會成為英雄,賭輸了,大家得一起買單。可在這一刻,沒有人敢說出這句話——因為在這場自信的氣場中,理性往往顯得軟弱無力。

Sign Up and Start Learning